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3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653/2024-25183 文  号 :

主题分类: 林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林业局

名 称: 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予以公开                                          A

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83号提案的答复

艾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竹资源优势价值转化,推动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竹产业的关注。咸宁竹资源丰富,加快推进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竹资源优势的价值转化,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资源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您提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议办理方案,安排专班人员开展调研工作,作为主办单位,我局收到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人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咸宁监管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会办单位回复意见。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丰产高效林集成示范片建设,鼓励竹山经营权融资,探索“国企+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进竹山流转,提升竹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建议。一强竹林培育管理。我市利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将37132亩竹木纳入竹林退化林修复范畴,每亩补贴980元。崇阳县结合国土绿化、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重点扶持竹林低产低效林复壮改造和修复,2023年完成竹林抚育5万亩,全县丰产竹林面积达20余万亩。通城县从省级“两山”试点县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81万元实施楠竹抚育提升改造,对新造楠竹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1000元。嘉鱼县仙人洞、虎山国有林场进行去老留新、去弱留强、补植补造、翻耕复垦等措施,完成2000亩低产低效竹林进行改造。二是建设楠竹示范基地。近年来,我市将高质量提升抚育技术和管理水平作为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竹林抚育示范基地。咸安区建立10个以上的楠竹抚育示范基地,总面积超过1万亩,其中包括贺胜林业科学研究所、赛丰村、星星村、桃花尖村、双垅村等示范基地,引领我市竹产业抚育质量提升。赤壁市策划竹林质量提升项目,申报国债资金进行5万亩竹林抚育示范基地建设,对竹林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抚育、垦复、勾稍、号竹等措施,提升竹林质量,通过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市竹林质量,达到丰产高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各地加工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建立“竹林托管”“竹林租赁”“利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流转竹林集约经营6万多亩。如崇阳县港口乡的港吉制竹公司根据竹林综合情况,按70-100元/亩在当地流转竹林2万多亩,由公司自主采伐利用和自主抚育管理,既保证了公司的材料来源又能保障林分的质量,也提升了竹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完善竹林生态站设施建设并开始正常运转,有效实施“毛竹林-黄精栽培模式”、“笋用林高效培育技术”、“雷竹丰产栽培标准化”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开展“楠竹笋用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雷竹林覆盖与补水试验”等市级课题研究项目。聘请了国家、省林科院有关专家来咸进行项目技术指导,同时对当地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使当地种植户进一步掌握了楠竹种植、管护技术,为丰产竹林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五是开展竹林认证试点。赤壁市成立两山竹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办竹林认证相关工作,认证面积13万亩,已完成CFCC/PEFC、FSC竹林认证主审核,颁发认证证书,通过竹林认证,逐步规范竹农对竹林的培育、经营管理以及采伐行为,转变竹农生产方式,对竹林进行科学管理。

二、关于建设竹材分解点和小微园,完善竹加工配套体系的建议。一是创建“四好农村路”。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588万公里,路网密度比全省水平高11%,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咸安区投资2000万元,修建林区道路900公里,将100公里林区主干公路纳入交通部门村村通系统工程,新修350公里竹林砂石路和维修1000公里竹林砂石道路,对650余公里的竹林公路进行全面检修。崇阳县建有竹林林区产业路300多公里,竹材竹笋集散地7个。二是建设竹林道路。我市已成功申报湖北省幕阜山区(咸宁片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676.249公里。其中:新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588.192公里,改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88.057公里。在开展项目设计时,我局充分考虑到竹林道路建设滞后的实际,全市将343.87公里的竹林道路建设纳入项目建设规划,今年年底可完工。三是建设竹材分解点。在全市范围内,根据当地竹林面积和加工能力,在竹林集中分布区,统筹布局竹材分解点,对毛竹原材进行收集堆放、切段、剖分、拉丝或竹笋剥壳等物理分解。如崇阳县已建设支持笋竹收集、堆放、切断、剖分、拉丝、剥壳等不产生废弃、废水的物理分解场地16个,预计到2025年还将新增建设完成10个设施完善的分解场地。赤壁市以赵李桥镇、茶庵岭镇、陆水湖街道、官塘驿镇、官塘驿林场、陆水林场等楠竹生长重点区域,鼓励就近设立竹材初加工点,进行竹材收集、切割等物理分解,提升优质竹材原材料供应能力。

三、关于大力推广绿色转型贷、竹塑贷、竹林认证贷、“林下经营权证”抵押贷,鼓励开发更多具有竹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的建议。一是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全市将发展林权抵押贷款列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特别是将竹产业纳入金融链长制重点产业链,建立金融支持重点项目白名单,组织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对接。市农行向赤壁市国家储备林项目投放省内首笔林权抵押项目贷款,金额2.3亿元,期限25年。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余额6.78亿元,同比增长114.32%。二是创新林业经营主体信贷产品。除传统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林权衍生类贷款产品,如以油茶、猕猴桃、雷竹、枇杷等种植收益为还款来源的“种植贷”,以竹子、油茶等林业碳汇为质押的“碳汇贷”以及以林下民宿收益权为质押的“民宿贷”。赤壁市利用已取得证书的竹林认证优势,开发各种信贷产品,争取贷款贴息等利好政策,为竹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三是加强对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对竹笋、竹地板、竹碳晶、竹负碳材料等竹利用产业的信贷支持,围绕巨宁竹业、嘉竹新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加强信贷对接,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对接赤壁德国负碳项目,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落实“301”首贷贴息政策,降低竹产业融资成本。截至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发放竹产业链贷款251笔、贷款余额1.08亿元。四是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持续加大金融信贷投向竹产业,探索建立竹产业基金通过基金配资、资源带动,推动我市竹产业转型升级增效。如崇阳县设立雷竹产业发展基金和专用账户,重点扶持竹林示范基地建设和打造龙头企业,统筹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资金等,增加对雷竹产业发展的投入。五是建立企业融资对接快速响应机制。对有关部门提出的竹产业企业融资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协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上门对接,解决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以竹代塑”产业特色金融产品,全力打造“全竹利用”产业链,全面提升竹产业的发展维度和发展质量。

四、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模式利益共享机制。开展竹采伐、竹山运输、竹生产设备研发,将竹产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研发优先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建议。一是支持创新示范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湖北巨宁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咸宁市竹产业技术研究院,批复成立咸宁市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认定湖北汉邦木业有限公司成为咸宁市竹木地板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同时批准湖北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崇阳雷竹笋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批准崇阳县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建设崇阳高产雷竹种植科技示范基地。二是扶持重点技术研究。通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金支持市农科院“水竹笋休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市林科院“关键时期土壤水分对雷竹生长影响的研究”等竹产业相关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解决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三是选派科技人才支撑。委派市林科院竹领域专家组成市级科技特派员竹产业服务法人团队,通过创新高产高效与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方法来提高竹林产量和效益,服务崇阳等地区竹产业发展。四是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对竹制品加工企业,靠前服务,加强指导,推动企业尽早入规进规;引导竹制品加工类企业深耕细作,对标对表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各类试点示范;支持竹制品制造类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推进“企业上云”,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五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实抓细省“技改13条”和市“技改11条"政策落实,指导竹制品工业企业积极申报省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向我市倾斜。深入挖掘竹产业工业技改需求潜力,积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力度,积极引导竹制品企业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道路。加快对我市竹制品加工企业实施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打造更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竹产业制造体系,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六是申报应用推广基地。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发展,积极创建“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我市成立“以竹代塑”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由发改、经信局、林业、财政等部门组成,以市政府名义印《咸宁市推进“以竹代塑”发展实施方案》,以市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优先采用“以竹代塑”产品的通知》,成立基地申报规划编制专班,编制《咸宁市“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我市竹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和亮点,确保规划更全面、更系统、更完善、更具竞争力。

五、全域推进180万亩竹林碳汇综合改革,系统谋划竹产业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构建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闭环管理体系的建议。一是谋划林业碳汇项目。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在开展试点基础上,大力筹备和申报林业碳汇项目,为创新林业生产和经营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我市共策划了16个林业碳汇项目,其中: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下属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审定;嘉鱼县(1个)通山县(2个)、崇阳县(2个)、通城县(1个)、赤壁市(2个)、咸安区(1个)共9个林业碳汇项目已完成前期申报手续(有6个完成网上公示、2个待国家开网后公示1个待开户完成后公示)报送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申请备案;其余6个项目设计方案基本完成编制,正在组织第三方审定前的准备工作。下一步等待国家碳汇交易平台开启即可上市交易。二是巩固提升林业碳汇。2024年2月以咸宁市人民政府《咸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求,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生态系统实现自然平衡和良性循环发展。加大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森林资源,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减少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土地破坏等活动导致的森林资源(碳库)的损失。深入推动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一批区域性系统治理示范项目,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增绿增汇。近5年完成荒山绿化8.85万亩、完成石馍化治理71.62万亩。三是推进竹林碳汇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竹林碳汇宣传教育,将竹林碳汇纳入“全市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节降碳的积极性,发布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循环的竹制品,将竹产业成为实现山区跨越式发展、强村富民改革的样本,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咸宁市林业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