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337653/2025-26218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林业 发文单位: 市林业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6-12-31
予以公开 A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66号建议的答复
胡涌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古桂树保护,进行白蚁防治及建设古桂公园、古桂展览馆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古桂树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此提案办理工作,广泛收集并充分听取相关单位会办意见,经认真研究,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开展古树名木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传承历史文化、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湖北的重要举措。我市作为“中国桂花之乡”,古桂树资源全国第一。加强古桂树保护,进行白蚁防治及建设古桂公园是维护珍贵古桂资源的重要举措,是融合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古桂树保护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此,我局完全赞同并全力支持您提出的宝贵建议。
一、关于建议“请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成立古桂保护工作专班,推进古桂公园、古桂展览馆的建设”
(一)高位推动,强化古桂保护组织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古桂花树保护摆在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相关工作。2021年,我市专门成立咸宁市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政协主席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市政协、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该领导小组聚焦桂花城建设顶层设计、桂花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对接、招商引资及古桂保护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深挖资源禀赋,推进主题公园建设。咸宁古桂花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以群落形式集中分布。据2021-2022年咸宁市桂花资源普查资料显示,咸宁拥有古桂花树群落13个,共计2023株,其中咸安区11个群落1949株;崇阳县2个群落74株。咸宁市有四处古桂花树群落尤为集中,分别是咸安区桂花镇柏墩村木梓坳、明星村师家、鸣水泉村后背山以及崇阳县白霓镇白霓村。这些群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兼具独特景观与便捷交通。为积极响应咸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推“湖北咸宁中国桂花城”建设,实现对古桂花树的有效保护,我市拟采用一园两片多群落的建设模式,在咸安区桂花镇、崇阳县白霓镇规划建设中华古桂花树公园。
今年,崇阳县林业局已向我局申报2026年省财政古树名木主题公园试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白霓古桂花树群落实施环境治理和抢救复壮;制作公园简介、宣传牌及宣传册,开展宣教与保护工作;完善公园设施,优化游步道,打造绿化景观,增设休闲桌凳与保护围栏等。我局严格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向省林业局推荐白霓古桂公园试点项目,着力提升优先级,推动项目尽早落地见效。
(三)建设博览场馆,彰显桂花文化魅力。为充分展现咸宁桂花风采,使公众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增强社会保护意识,我市早在2011年便建成咸宁桂花博览馆。该博览馆位于咸宁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状元阁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馆内通过展板、展台、屏风、书画与声光电技术的巧妙融合,构建成精妙的展示网络,全景式铺陈咸宁桂花的千年风华。其中,一楼为桂花科普知识和中国桂花文化展区,从栽培历史、生物学特性到品种分类等10个维度,内容搭配生动图文,系统揭开桂花生长与应用的奥秘。二楼则聚焦桂花产品与咸宁桂花文化,充分展示了咸宁植桂、赏桂、用桂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建议“请市林业部门重视古桂树的白蚁防治等预防病虫害的工作,定期灭治白蚁,确保古桂树健康良好的生长。”
2021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通过精准对接上级政策、科学谋划申报项目,成功构建起多级财政联动支持的资金保障体系。其中,累计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一级古树名木保护,市级财政配套150万元支持二级古树名木;崇阳县同步发力,争取县级财政投入240万元用于三级古树名木保护,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我局统筹指导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系统开展古树名木“健康管理”:一方面组织专业团队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全面“体检”,精准排查生长隐患;另一方面针对排查出的衰弱、濒危古树,逐株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实施抢救复壮工程,通过土壤改良、枝干加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效延缓了古树衰败趋势。其中,针对白蚁等病虫害高发问题,方案明确要求每株古树必须配套预防措施,从源头降低侵害风险。
作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的典型案例,崇阳县林业局于2023年在白霓古桂花群专项实施的白蚁防治项目颇具成效。该项目针对古桂花群易受白蚁侵扰的特点,采取了一套“清除+防控+巩固”的组合措施:首先组织专业人员彻底清除现存白蚁巢,切断虫源扩散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每年对整个古桂花群区域进行4次全覆盖药物喷洒,形成持续防护屏障;同时科学布设诱杀箱,通过靶向诱杀减少白蚁种群数量;对部分白蚁危害严重的植株,精准实施树干及根部打孔灌注药物处理,直达虫害核心区域,实现深度灭治。
三、关于建议“新植桂花珍稀品种,扩大古桂群的规模。”
为持续扩充古桂花树后续资源,我局积极鼓励开展桂花珍稀品种新植工作,通过强化基地建设与良种繁育双向发力,推动桂花资源保护与培育提质增效。
在基地建设方面,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新增桂花基地3.3万亩,完成残次桂花林抚育补植1.5万亩,有效壮大了桂花后续资源储备。2025年,全市稳步推进桂花产业升级,已顺利完成500亩桂花采花高效示范基地的新建与改建工作,同步对1500亩低效桂花林开展系统性抚育补植,通过疏密调整、土壤改良等措施提升林分质量,为桂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良种繁育方面,我市多方联动搭建创新平台:与省种苗站深度合作推进“桂花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项目,目前已成功收集80余个桂花品种,为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湖北科技学院与中桂控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携手,在“江南桂谷”园区打造30亩桂花种质创新基地,重点开展本土特色品种(如“嫦娥”“吴刚”)的性状优化与新品种选育,同时引入广西桂林“苞心桂”等优质采花品种,现已收集种植110个桂花品种,丰富了本地种质资源多样性;双龙山苗圃的桂花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15亩桂花品种选优区、30亩种植示范区及15亩改造后的桂花盆景园,目前正全力推进120个桂花品种的扦插繁育项目,预计今年可全面完成,将进一步强化桂花良种供给能力。
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市桂花资源培育体系不断完善,不仅为古桂花树后续资源提供了有力补充,更助力桂花产业向品种多元化、品质高端化方向发展。
四、关于建议“对古桂群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为切实筑牢制度屏障、强化规划引领,我市先后出台《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条例》《咸宁市古桂花树后续资源保护办法(试行)》《湖北咸宁中国桂花城建设规划(2022-2030)》《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利用规划(2023-2035)》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及规划文件,全面构建起系统完备的古桂花树管护责任体系,通过明确机制、压实责任、强化保障,推动古桂花树保护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开展。
在组织机制层面,确立了“政府主导、绿化委员会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利用格局,将古桂花树保护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各县(市、区)古桂花树主管部门逐一与养护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细化责任清单,确保每一株古桂花树都有专属“守护者”。同时,为养护责任人量身定制日常养护方案,定期开展免费的专业培训与技术指导,内容涵盖修剪、施肥、病虫害早期识别等实用技能,助力提升养护专业性。
在管护执行上,明确养护责任人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与养护方案,开展常态化巡查,实时监测古桂花树生长状态,主动防范并制止砍伐、刻画、攀折等损害行为。一旦发现古桂花树遭遇有害生物侵袭、自然损伤、人为破坏,或出现生长衰弱、濒危等情况,养护责任人需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接报后,将迅速组织专业力量,针对性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树洞防腐修补、树体支撑加固等抢救复壮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为激发养护积极性,我市建立了稳定的补助机制,按等级为养护责任人发放年度养护补助:一级古树每株每年500元,二级古树每株每年200元。此外,积极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通过捐资、认养、志愿服务、企业冠名等方式投身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多元保护合力,为古桂花树筑起坚实的“防护网”。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古桂花树保护及古桂公园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期待您今后继续为我们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咸宁市林业局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