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1337653/2025-26271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林业 发文单位: 市林业局
名 称: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5-10-13
予以公开 A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95号提案的答复
贺敏雯、应朝明、龙洁、张安云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赤壁市东港湖候鸟栖息地保护的建议”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候鸟栖息地保护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此提案办理工作,广泛收集并充分听取相关单位会办意见,经深入研讨,现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赤壁市东港湖作为黄盖湖重要子湖,不仅被纳入湖北省天然湖泊重点保护名录,更是东亚—西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驿站。近年来,其生态价值愈发凸显,已成功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并位列湖北省林业局划定的鸟类迁徙通道重点区域。东港湖凭借优越的自然禀赋与丰富的生境类型,孕育了高度富集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每年秋冬时节,数万只水鸟在此停歇越冬,区域生态影响力持续攀升。基于东港湖独特的生态地位与保护价值,加强候鸟栖息地系统性保护势在必行。对此,我局完全赞同并全力支持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
一、关于建议“加强东港湖乃至黄盖湖湿地机构建设”
2008年2月,赤壁市政府批准设立黄盖湖县级湿地保护区,目前由赤壁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实施统一管护。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安排,自2019年起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将黄盖湖县级湿地保护区优化为黄盖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目前,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暂未批复。
按照《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要求,待湖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批复后,成立黄盖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管理机构。
二、关于建议“积极争取上级及本级项目资金支持”
我市各职能部门立足职责定位,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聚焦候鸟栖息地保护、水生态修复、湖泊综合治理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黄盖湖(东港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具体成效如下:
(一)强化湿地候鸟栖息地保护。一是推进关键栖息地修复项目。湖北赤壁黄盖湖湿地候鸟关键栖息地保护修复项目已获省发改委、省林业局批复,总投资2158.34万元,计划于年内启动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为候鸟营造更安全的繁殖栖息环境。二是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工程。赤壁市黄盖湖湿地生态修复建设项目已完成中央部委审批流程,EPC总承包合同金额达1349.45万元。项目涵盖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旨在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三是开展鸟类监测救护工作。投入80万元实施鸟类收容救护与环志监测项目,通过系统监测候鸟迁徙规律,同步升级鸟类收容救护站硬件设施,全面提升野生动物救助能力。四是推进重点水禽保护工程。争取中央和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资金290万元,实施黄盖湖(东港湖)白鹤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禽种群保护与巡护监测项目,通过栖息地改造、侵害补偿及标识系统建设,系统优化候鸟栖息环境。
(二)系统推进水生态修复。一是积极储备项目资源,将黄盖湖支流新店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赤壁市黄盖湖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纳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二是投入2100万元,实施2020年中央水污染物防治资金黄盖湖流域(赤壁)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持续改善水体质量。
(三)实施退垸还湖与防洪治理工程。自2017年起,累计投入近1亿元推进退垸还湖工作,依法解除养殖承包合同,通过腾退、拆除等措施,累计拆除围堤围垸10公里,恢复水域面积7000余亩,取缔网箱及拦网养殖面积近4万亩,有效拓展湖泊空间。同时,在防洪治理方面累计投入5.2亿元,完成50公里堤防除险加固、38公里白蚁防治、91.3万立方米草皮护坡工程,新建28处穿堤建筑物,疏浚河道7公里,使河道和湖泊防洪标准分别提升至10年一遇和20年一遇。
(四)深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针对上游余家桥乡鞍咀村、月星山村和丛林村约3600亩农业种植区域,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重点整治稻虾共作区污染问题,减少氮磷排放和农药使用。项目总投资1431.09万元,建设周期2年。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削减东港湖上游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三、关于建议“开展鸟类监测监控工作”
以智慧监测为基础,强化巡查巡护和执法联动,构建“科学监测、动态保护、协同治理”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候鸟栖息地监测保护水平。
(一)完善鸟类监测平台。东港湖湿地通过立体化监测网络构建生态守护屏障,在核心保护区域高密度布设智能摄像头,实现24小时全时段、无死角动态监管,重点湿地智慧监测覆盖率已达80%。同时,配套监控中心与生态观鸟平台,并配备高倍望远镜、专业长焦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形成“天空巡护+视频监控+人工巡查”三位一体监测体系,推动鸟类监测监控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开展四季水鸟调查。通过深化生态科研合作,携手华中农业大学专业团队,系统开展四季水鸟动态调查。2024年,通过多轮次实地观测与数据分析,累计完成38种、超3万只鸟类的科学统计。调查期间,成功发现白颊黑雁2只、斑头雁16只等珍稀物种,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名录。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监测数据显示,东港湖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数量达170只,以显著数量优势跻身湖北省境内重要的白鹤栖息地。
(三)开展候鸟环志工作。2024年在黄盖湖湿地首次启动越冬候鸟环志项目。专业团队运用标准化操作流程,成功对小天鹅、灰雁、豆雁等20只珍稀候鸟实施环志。通过在候鸟腿部佩戴特制标识环,结合多维度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候鸟迁徙路线追踪、栖息习性分析、种群动态监测的全链条研究体系。候鸟环志积累的珍贵数据,不仅填补了区域候鸟研究的空白,更为后续科学制定候鸟保护策略、优化生态保护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
(四)开展候鸟救护和疫源疫病防控。2024年,联动湿地周边46个村,在黄盖湖湿地累计开展8次候鸟专项救护行动。专业救护团队联合野生动物专家,对受伤候鸟实施科学诊疗,待其恢复健康后及时放归原栖息地。同时,严格落实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机制,针对病死候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规范执行无害化处理流程。通过全覆盖巡查监测与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境内疫源疫病“零发生”,切实筑牢湿地候鸟安全防线,保障生态环境健康稳定。
(五)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候鸟行为。东港湖湿地全力筑牢候鸟保护法治屏障,通过多维举措构建严密防护体系。设立黄盖湖湿地法治教育基地,并由赤壁市人民法院、赤壁市人民检察院挂牌入驻,打造集普法宣传、警示教育、司法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同时,深化跨区域协同治理,与湖南临湘市林业、农业、环保、公安等多部门建立“共商、共守、共治、共享”的“四共”联防联控机制,打破地域壁垒,形成执法合力。依托打击非法贸易野生动物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清风行动”“候鸟保护专项治理”等专项执法行动,对非法猎捕、交易、食用候鸟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链条打击,以法治利剑守护候鸟迁徙通道安全,为湿地生态系统保驾护航。
四、关于建议“广泛宣传,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东港湖候鸟栖息地保护宣传”
东港湖湿地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宣传矩阵,全方位、多层次奏响候鸟保护最强音。线上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制作精美短视频、发布深度新闻报道,并联动央级、省级等权威媒体进行立体化传播,持续扩大湿地保护影响力;线下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沉浸式实景研学体验,打造公众参与平台,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双向赋能,成功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守护候鸟栖息地的浓厚氛围,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局面。
(一)强化媒体推介效能。充分释放新媒体传播势能,赤壁融媒体中心相继推出《放飞天鹅·重回自然》《赤壁义工开展保护候鸟文明实践活动》《微视|候鸟之约:他们的故事》等10余篇优质稿件与短视频,立体呈现各方守护湿地及候鸟的实践成果。其中,《微视|候鸟之约:他们的故事》斩获“学习强国”2024年冬季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奖、湖北日报2024“县有佳作”优秀案例;短视频《万鸟翔集·相约赤壁》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突破160万次,形成广泛传播声量。此外,赤壁本级媒体策划《四万候鸟归来的生态故事》专版,推出《候鸟翩跹至·湖畔百媚生》图片新闻;咸宁日报刊发《4万只候鸟,来了》《白鹤“一家三口”栖田畈》等4篇深度报道。央视、湖北电视台等多级媒体矩阵同步发力,累计播发相关新闻20余条。其中,《湖北赤壁:迎来越冬白鹤》登陆CCTV-17《中国三农报道》,《湖北赤壁:万鸟翔集黄盖湖共绘生态美景》亮相CCTV-13《新闻直播间》;《湿地生态保护:要治理更要合理利用》《赤壁东港湖:藕塘变“候鸟天堂”》等作品在湖北电视台《湖北新闻》《长江新闻》栏目持续发声,多维展现赤壁东港湖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效。
(二)深化科普教育实践。创新多元宣教形式,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悬挂主题横幅、布设科普展板等载体,系统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联动志愿者协会,组织黄盖湖湿地保护宣传、湖岸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行动,凝聚社会环保共识。依托系列主题活动,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六进”科普宣讲;携手华中师范大学专业团队,将湿地生物多样性课程融入校园教育体系,推动生态知识普及。同时,将黄盖湖湿地打造为赤壁市中小学“实景化”教学基地,全年累计组织8批次研学实践活动,覆盖学生1300余人次,发放《湿地保护法》手册、湿地文化笔记本、宣传折页等资料8000余份。通过常态化、立体化的科普教育,持续厚植候鸟保护的群众根基,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黄盖湖湿地与东港湖候鸟栖息地保护,是惠及当代、泽被子孙的生态伟业。下一步,我们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力推进黄盖湖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申报创建工作,系统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持续提升生态修复治理效能,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筑牢根基。在监管层面,我们将强化执法力量整合,构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网络,实现生态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在宣传领域,深化全媒体矩阵传播,深入挖掘候鸟保护典型案例,以生动故事展现生态之美,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行动自觉。通过部门协同联动、科学精准施策、全民共建共享,让黄盖湖湿地焕发生机活力,让东港湖成为候鸟安心栖息的生态家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候鸟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你们今后继续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咸宁市林业局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