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市林业局 解读单位: 市林业局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09日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名 称: 咸宁市古桂花树保护利用规划说明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13年,即2023-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3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成宁市行政区划范围,以古桂花树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区域。
三、规划目标
(一)近期目标(2023-2027):
1.构建涵盖现有古桂花树资源及古桂花树后续资源于一体的调查监测体系;
2.编制《咸宁市古桂花树养护抢救复壮技术指南》等地方性技术标准和规范;
3.对479株生长衰弱和濒危的古桂花树进行抢救复壮;
4.逐步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原地保护、原状保护、社会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
(二)远期目标(2028-2035):
1.逐步形成手段先进、科学高效、分级共享、协调统一的古桂花树资源网络管理体系和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2.发展古桂花树科研人才队伍,提升科研实力,推广科研成果,对古桂花树实施分级、分类保护;
3.编制《咸宁市古桂花树资源管理办法》;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5.创新古桂花树保护模式,完成中华古桂花树公园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申报等项目工作;
6.古桂花树文化体验低空旅游专线可行性研究已提上议事日程,新质生产力得以在咸宁古桂花树保护中普及推广。
四、规划任务
(一)逐步完成古桂花树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古桂花树资源与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古桂花树资源管护率100%;
(二)完成古桂花树智慧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构建古桂花树资源数据库;完善古桂花树资源的档案建设,实现古桂花树资源建档率100%;
(三)完成每年度的古桂花树巡查和每5年一次的古桂花树资源市级普查,及时更新古桂花树资源数据;
(四)完成全市2558株古桂花树的日常养护,对全市416株生长势衰弱的古桂花树实施复壮;对63株生长势濒危古桂花树进行抢救;
(五)组织专家对中华古桂花树公园建设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规划建设中华古桂花树公园,并择机开辟古桂花树文化体验低空旅游专线;
(六)完成《咸宁市古桂花树资源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咸宁市古桂花树养护抢救复壮技术指南》的编制;
(七)兴建1处古桂花树种质资源保存库;完成1处古桂花树扩繁基地的建设。
五、古桂花树全面保护
将咸宁市古桂花树资源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将保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实现古桂花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稳定增长、古桂花树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古桂花树生态文化和历史价值得到有效传承和提升、古桂花树保护意识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古桂花树保护管理得到有效落实与监管之预期。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古桂花树管护、标准制定与完善法规、培训与宣传等。
六、古桂花树合理利用
开展古桂花树保护技术、遗传育种、生物学、生态学等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延长古桂花树的生长周期,提高古桂花树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手段包括:加大古桂花树宣传,提升咸宁知名度;保存优良种质资源,维护品种多样性;加强古桂花树研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保护模式,规划建设古桂花树公园;引入新质生产力适应新形势新业态,开辟低空古桂景区旅游专线;挖掘古桂花树生态文化,实现古桂花树当代价值。
七、投资估算
本规划包括古桂花树智慧管理系统及网络平台建设、古桂花树日常养护、古桂花树专项养护、古桂花树公园建设前期论证、宣传教育、制定养护技术指南等六项内容。经估算共需投入资金4260万元(取整)。
八、投资效益
(一)生态效益
全市现有 2558 株古桂花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生长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极大地减缓了古桂花树的衰老过程;古桂花树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稳定增长;古桂花树品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
(二)社会效益
古桂花树的景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传承和提升,为广大市民与游客创造了一个集观赏、游憩、康养、文娱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氛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全社会古桂花树保护意识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
(三)经济效益
桂花资源独占鳌头,旅游康养价值初见成效;苗木生产方兴未艾,新的经济增长极初步形成。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制保障
1.组建桂花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机构。由市绿化委牵头,林业、园林等部门配合,全面负责全市桂花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
2.压实管理责任,明确事权主体。
3.建立责任终身追责制,确定保护职责落到实处。
4.严格部门督导,实现全面保护。
5.建立巡查养护和监测预警机制,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二)法律保障
科学立法,强化法规配套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增强保护意识。
(三)资金保障
确保管护经费落地;严格实施审计制度;创新思路,多方筹措资金。
(四)技术保障
强化科技支撑,成立专家委员会;群策群力,建立咨询机制;突出重点,落实养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