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重楼、白芨、白术、金刚藤、钩藤......金秋,湖北省通城县药姑山绿水长流,满山翠绿,森林下随处可见长势良好的中药材。
“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莲。”这是明朝名医李时珍对大坪乡药姑山药材的咏叹。
岳姑林场正地处药姑山腹地,始建于1957年,总面积1.68万亩。 2013年5月划入药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8月,湖北省林科院在岳姑林场建立中药材研究所及种苗培育中心。
近日,笔者驱车沿着通往岳姑山林场的道路蜿蜒而上,道路两旁的绿树成荫。到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林海”,成片的楠竹、杉树、松树、香樟向着远处延伸,与天相接。
林下种药材——绿了生态
依山而建的林场药材基地,一株株黄精正在地里拔节,建好的大棚里白芨、铁皮石斛等嫩苗破土而出,职工们正在药材基地,挥舞着锄头,给中药材幼苗松土、除草。
“在2017年之前,林场只能靠经营木材来维持生计,如今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还保护了森林,真是一举双得。”林场场长胡玉良自豪地说,场里种的黄精品质好,药用成分含量位居全国前列,收购价格达到了100多元一斤。
岳姑林场抓住通城县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的机遇,努力践行“两山”理念,按照场长全面负责,班子成员包保片区,护林员落实山头的“三级责任制”,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利用广阔林下资源,发展林下药材经济。
如今,岳姑林场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达90.8%以上,近百名职工投身到名贵中药材林下种植中,发展黄精、白芨、勾藤、重楼、金银花等林下药材共2000多亩,建成标准化中药材驯化大棚3个,面积500平方米,标准林下药材示范基地百余亩。
楠竹林中种竹酒——火了产业
一只只合抱粗的酒坛在楠竹林中延伸,红布包裹着坛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根根碗口大的楠竹直顶蓝天,竹节之间,种进去的酒正在酿造岁月的芳香;一群群红马甲的员工正在检查酒基的品质,有的忙着种酒。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坪人,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到岳姑林场考察时,看到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萌生了建竹酒基地的想法。”湖北药姑山生态产品公司董事长李华良介绍。
湖北药姑山生态产品公司是一家集生态种植、生产、科研开发、销售、农林业于一体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农林企业,以楠竹为主要载体,涵盖原生态竹茶、野竹笋和竹酒系列产品。
近几年,该公司产能逐年增大,年产竹仙酒100多吨,在北京、河北、广东等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点,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常年安排周边劳动力50人就业,带动百多名村民致富,有效地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森林康养——富了百姓
穿着瑶服的职工忙着招揽客人,客人忙着点菜,在林场一农家乐前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仿佛好日子就在眼前。
“之前在工厂打工,一个月才3千,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开农家乐,一个月能挣到六、七千块呢,还可以照顾好家里,两全其美。” 农家乐主人边招呼来客,边介绍。
2020年6月,岳姑林场荣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称号。林场联合周边12个行政村及经济实体,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养殖和生态观光旅游接待等森林康养产业,带动当地村民经营药膳酒楼、农家乐、民宿,形成“药材、药养、药膳、药游”协调发展。
目前,建设中药材千亩基地2个,百亩基地5个,林下养鸡、鸭、黑山羊等养殖户10余家,发展农家乐10多家,民宿2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林场职工和周边农户年人均收入增长近万元,实现了共同致富。
如今,岳姑林场在“两山”理论指导下,充分依托山区森林优势,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体系,通过“林——药”“林——果”等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职工和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