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53亿元!咸宁盘活4.2万亩林场 解锁绿色经济改革新样本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08-27

近日,桂花林场管理局南山林场及百花林场的4.2万亩国有林业资源20年经营权,以2.53亿元成功挂牌出让,这是湖北省国有林业资源改革盘活的最大一笔公开交易,更是我市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三资”盘活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全省林业资源盘活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咸宁实践”。

破冰:从“守着青山饿肚子”到林下经济“第一桶金”

位于崇阳县的桂花林场管理局,经营总面积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2.3%,森林蓄积量55万立方米,国有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然而,林场134名在职职工与324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保障,曾长期依赖微薄的林木间伐收入和上级解困资金勉强维持,“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转机始于2022年。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桂花林场管理局党委抢抓崇阳县黄精产业崛起机遇,创新采取林地资源入股模式,与湖北领康药业达成合作(林场占股32%,企业占股68%),共同开发利用林下空间和林地资源种植黄精。

“以前桂花林场就是野生黄精的生长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条件完全契合黄精生长习性。”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佐介绍说。

截至目前,双方已累计投入1850万元,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4000余亩,形成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亩均产黄精达2500斤,预计5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纯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

林下经济的“第一桶金”,为后续资源盘活埋下了“产业伏笔”。

创新:“三步走”激活沉睡的绿色资本

2025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深化国有“三资”改革推动大财政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发展林下经济”。市林业局迅速成立专班,指导桂花林场锚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收益”目标,精准打出“三步走”改革组合拳:

第一步,股权变现引活水。将4000亩黄精种植经营权32%股权评估为910万元,划转至崇阳县属国企隽森林业投资公司,通过湖北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3100万元“林下贷”,有效解决了扩大林下种植规模与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资金难题。

第二步,资源确值入市场。对桂花林管局南山林场及百花林场的4.2万亩林业资源20年经营权(含林木、林地、生态开发等权利)进行价值评估,确值2.53亿元,并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出让,实现国有林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大突破。

第三步,社会运营激活力。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市场化运营,聘用林场技术骨干担任管理职务,结合林场实际因地制宜谋划林下经济产业开发,实现了人才与林业资源“双盘活”。

“通过‘三步走’,成功探索了国有林业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壮大了黄精产业全链条发展、创新了绿色金融产品,更开辟国有林场改革转型新路径,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收益的阶段性成效。”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谋远:构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长远格局

桂花林场的蜕变,是我市以改革激活国有林业资源的生动缩影。自今年启动国有林场资源盘活工作以来,市林业局已构建起“全域推进、分级试点”的工作格局:

在组织保障上,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改革专班,制定《咸宁市盘活国有林业资源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摸清底数、明晰产权、价值实现”的三步走推进路径,完成全市16家国有林场85.2万亩资源清查,建立起详实的国有林地、林木资源资产台账。

在试点推进上,实施分类施策策略——在崇阳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在潜山林场开展市级有偿使用试点,在其余县(市、区)各选1个国有林场开展特色试点,形成“省级突破+市县联动”的改革矩阵。

据市林业局规划,2025年12月底前将完成重点林场资产资源盘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经验;2026年在全市国有林场全面铺开,力争3年内带动林下经济发展25万亩,推动林业资源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转型,最终构建起“资源——资产——资本”良性循环体系,让丰厚的“绿色家底”真正转化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活资本”。